#何强毅推荐#艾裳淑丨《无声告白》读后感
关注日课 ↑ 以文会友 ↑ 死磕写作
从头到尾是带着一种沉重压抑的心情来读这本书,只因开头第一句“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死了,她为什么而死?种种猜测已经浮上心头,随后揭开的真相也越来越接近猜测。以前在新闻里也常常听到高中生或初中生因为学业压力过重而选择轻生,但那些新闻最多只能引发几句轻叹,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像小说里可以如此直观面对她所处的生活,感受主人公压抑绝望的心情。
因为害怕母亲的离开,小小的莉迪亚在心里允下大大的承诺,她要完成母亲所有愿望,去承接母亲未能继续的人生,她可以不成为她自己,可以成为另一个母亲。她不喜欢物理,不喜欢成为医生,但是只要母亲喜欢就够了,只要母亲快乐就够了,她快不快乐不要紧。父亲也是一样,父亲想要她融入人群,有很多好朋友,只是一个打电话的动作就可以让父亲很开心,既然如此她为什么不去做呢,母亲开心了,父亲开心了,那这个家也就不会散了,至于她自己,想来她也是开心的吧。
可是她发现她不开心,她越来越难以满足母亲和父亲的期望了,她的物理成绩越来越差,因为她的脑子跟不上运转,她也没有朋友,母亲很生气,父亲很失望,她感觉到四周的空气变成一道道致密的墙向她挤压而来,她快要窒息了,她很想逃开,逃,她已经忘了最初她的承诺,她小小的身躯小小的心灵已经承受不住了,没有人来拯救她,她的哥哥也要离开了,那她该何去何从呢。
小说是现实的浓缩呈现,小说中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和父亲詹姆斯又是多少家长的缩影,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和希望就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玛丽琳一直梦想着成为一个医生,她曾经努力过争取过但最后被现实打败,这让她痛苦挫败,直到看见她的女儿,如果她的女儿成功了,那她也就成功了。所以她看不见女儿微笑表情下隐藏的恐惧,听不见女儿乖巧应答声下的勉强痛苦,不,也许她觉察到了,但她选择麻痹自己,因为那发现会让她更加痛苦。
詹姆斯则一直为自己的种族而自卑,厌恶自己的格格不入,他希望自己可以无障碍地融入人群,拥有很多朋友,但事实他做不到,于是也把期望放在了儿女身上。他跳过了大儿子,也许大儿子跟他太像,也许他认为大儿子不太能够实现他的期待,于是也把目光放在了二女儿莉迪亚身上,所以三个孩子里,莉迪亚才是父母的宠儿,大儿子跟小女儿是被忽略的存在,但是也只有他们看清楚了这宠爱表面下令人窒息的压力。所以当莉迪亚死后,父母还沉浸在难以置信中时,他们其实隐约是明白的,但明白又能怎样呢。平时最被忽略的小女儿她也渴望父母的关爱,她也恶意地想过如何姐姐不在了她会不会得到父母的爱,但很显然,看着莉迪亚的结局,没有得到父母全部的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是吗?
“莉迪亚从未真正拥有过朋友,她的父母却从不知道这个事实”只觉一阵阵酸涩涌上心头,看似对莉迪亚的宠爱,但这是真正的爱吗,他们爱莉迪亚吗?恐怕更多的不是对子女单纯的爱吧,莉迪亚死后他们的绝望伤痛真的只是因为他们的女儿永远的离开了吗,还有一部分大概是寄托的梦想破灭的不真实感吧。
可怕,这种父母的爱让我觉得可怕,然而回观自己,我的身上是否也承接着许多父母的期待呢?是否很多选择也是根据父母的愿望而定的呢?我能做独立的自己吗?也许不像莉迪亚那么严重,但我的身上是存在父母的一部分期望了,也许他们的期望与我自己的期望融为一体了才没有很大的冲突发生,也许我麻木了,这个问题我还需思量清楚。
无声告白,这个书名起的真好,这大概指天底下所有孩子对他们父母默默的告白吧,孩子永远是爱父母的,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真希望每个做父母的人能认识到这个问题,每个做子女的人也认识到这个问题,这样现实中就不会发生如小说般的惨剧。
【作者简介】
立志成为女作家的人!!!!!
打赏和转发是最大的鼓励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何强毅点评】
这篇读一部小说的读后感,写得耐人寻味!它通过精彩的叙述向读者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情节和意涵!让我也想尽快找来这本书阅读!
更重要的是作者,感悟出:家庭教育对一个儿童,成长的意义……
但我们每天不是在制造,自己想不到的悲剧呢?
救救孩子……
【评论者】
何強毅,華僑大學副研究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微信號:h18050802021
本文原载于日课网 www.rike.mobi
日课是原创文字作品的发布和管理平台
交流或加入写作营,请加主编微信号 wujinling
欢迎联系使用日课作品或约稿
欢迎深度评论或回应日课作品
↓↓↓穿越到作者的日课小站